新年伊始,为深入学习贯彻中央、省委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推动昆明市富民县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共建各项工作在新的一年开好头、起好步,扎实高效开展,云南省农业科学院与富民县于1月29日召开了先行县共建工作领导小组2023年第一次联席会议,全面总结2022年先行县共建工作,分析富民县产业发展现状、发展优势、面临的机遇政策,明确2023年共建方向和工作重点。1月31日,云南省农科院党委委员、副院长龚加顺带领园艺所、成果转化处、农产品加工所、经信所等相关负责同志和专家分赴富民县各镇街项目一线开展实地调研,及时落实联席会议精神,共谋2023年共建基地、预制菜科技示范园等相关工作。
2022年,富民县做好“四个聚焦”,以科技赋能强产业。
聚焦支撑保障,搭建工作合力。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富民县共建工作,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赴富民县开展实地调研,省、市农业农村部门、省农科院多次走访共建基地、企业和合作社,高位统筹富民县先行县共建。云南省农业科学院与富民县成立工作专班,加强日常工作保障,积极争取各方共建政策、资金、人才、技术支持,统筹推进各领域共建工作。聚焦主导产业,夯实科技支撑。围绕粮食、蔬菜、水果等特色优势产业,云南省农业科学院11个专家服务团队与富民县15个共建示范基地签订服务协议,汇集5个职能处室和11个所、15个团队,270多名专家开展技术服务。一年来找准问题30个,解决制约农业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25项,引进粮食、果蔬、花卉新品种103个,引进、推广新技术20项。其中,富民县“稻鱼共生”综合种养项目2000余亩成为云南省金元鲃养殖“九湖一田”中唯一一个在稻田养殖的示范点,“丰禾牌”胶泥土粳米在2021全国优质鱼米评比推介活动中荣获粳米组银奖,2022年富民胶泥土大米进入中科航天乡村振兴甄选计划。启动有机农业示范县建设,成功举办云南省农业农村现代化社会智库论坛会议和富民县绿色有机产品转换认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认证签约仪式,申报地理标志证明商标4个,认证完成11个有机农产品,覆盖面积4201.8亩。聚焦产业需求,储备发展动力。强化科技与产业、科技与经济的协同联动,按照“一园、两带、三业、四创、五示范、六培育”的发展思路,围绕智慧农业、特色产业打造、产业基地建设、高原生态绿色品牌打造、科技创业创新人才培养、宜居乡村建设等实施共建支撑项目40个;在市场主体引进培育上持续用力,认定“绿色食品牌”产业基地11个,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13个、家庭农场72个,完成农业市场主体倍增105户。大力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开展农业生产技术培训2000余人次。聚焦示范带动,打造宜居乡村。开展宜居乡村打造,赤鹫镇永富村入选第四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半山耕云、南西桥分别创建为省、市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景区,赤鹫镇进入省级乡村振兴“百千万”工程示范乡镇备案名单,6个自然村纳入省级乡村振兴“百千万”工程规划建设精品村备案名单,1个自然村纳入2022年省级乡村振兴“百千万”工程精品村建设计划名单,结合稻鱼共生项目实施,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切实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2023年,富民县将继续加强合力共建,在农业农村部的指导下,积极与省市农业农村主管部门、省农科院协调沟通,加强共建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间的沟通合作,共同推进先行县共建工作。做特现代特色农业产业。
以“突出重点,打造亮点,形成特点”为抓手,大力发展富民高原特色农业,聚力打造有机农业示范县,在昆明市率先打造预制菜科技示范园区,着力构建“两园多点”特色农业布局,推动国家高原云果产业园实体化转型见效,推进富民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做好“土特产”这篇文章。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坚持“扶优、扶大、扶强”与“抓龙头、铸链条、建集群”并举,从着力提升主体质量、持续深化产业融合、切实增强带动能力等多方面做强龙头企业,做优专业合作社,做精家庭农场。
培养科技创业人才。加强与云南省农业科学院、云南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高校的对接合作,组织专家团队、涉农科技型企业开展实用人才培养,与经营主体建立稳定对接机制,加强科技人才挖掘,培育乡土实用人才和科技创业创新人才。
叫响富民特色品牌。一是以点带面推进产业基地建设,聚焦打造以水果、蔬菜、粮油为主,集农业生产、科技、生态、观光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特色农业产业示范基地。二是持续开展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围绕乡村旅游,建设打造一批美丽宜居、业兴人和的农旅融合示范村,利用昆明近郊优势做优乡村旅游,打造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三是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效益,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打造农业三产融合示范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