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后,重庆市民就能吃上自主培育的“渝州肉兔”了。近日,重庆市畜牧技术推广总站站长贺德华在“渝州肉兔”配套系选育工作研讨会上表示,重庆正在加快推进“渝州肉兔”配套系选育创新工作,目前已取得阶段性的可喜进展。
为力争早日在肉兔种质资源创新工作上取得新突破,重庆市畜牧技术推广总站牵头成立了专家组,由国家兔产业体系首席科学家秦应和担任组长。
秦应和提出:“对照国家配套系鉴定的要求、标准和规范,细化完善方案。加强探索,形成1-2个突出性能指标。提升信息化水平,做好系谱记录工作。”专家组前往铜梁、渝北等地,走进企业,走访农户,深入调研,对《渝州肉兔配套系选育方案》进行了优化论证,并对“渝州肉兔”配套系选育工作提出了一系列建议。
据悉,川渝地区是我国兔肉主要消费区域,消费量占全国总消费量70%,市场发展潜力巨大。肉兔产业是重庆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2021年,重庆全市兔出栏1973.69万只,同比增长4.3%,位列全国前三;兔肉产量达2.88万吨,同比增长5.88%。
“肉兔产业快速发展,但兔科学研究却相对滞后,重庆至今没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肉兔品种,主要靠国外引进。”重庆市畜牧技术推广总站研究员王永康介绍,肉兔种业受制于人,成为重庆肉兔产业发展的“卡脖子”技术难题。
为此,重庆市畜牧技术推广总站于2017年开始牵头启动肉兔种质资源创新项目工作,目标是培育适应西南地区高温高湿气候条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渝州肉兔”配套系。
近年来,重庆市畜牧技术推广总站利用国外优良肉兔配套系作为育种素材,按照国家兔配套系选育要求,在渝北大湾建立了专用的选育兔场,构建了Y系、M1系、M2系群体,组建了核心选育群,并采取“市区企”联动方式,协同推进“渝州肉兔”配套系选育创新工作,系统开展了世代选育和性能测定工作。
“我们将按照专家组提出的论证意见进行查漏补缺,完善相关性状指标测定;进一步优化选育基地设施条件,加快信息化建设;寻求外部专家支持,深入推进产学研,以大合作促进大发展。” 作为“渝州肉兔”配套系选育项目技术负责人,王永康表示,将扎实推进选育创新工作,力争早日进入中试阶段,并提请国家相关部门对“渝州肉兔”配套系进行审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