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均国民收入普遍不高,大部分人买不起昂贵的食品---尽管这是个事实,但笔者还是不同意昨日本版《食品"不安全"的根源在哪里?》的主要观点。若食品不安全的根源真的在于人们的钱不够而吃不起安全的食品,那就无法解释为何售价高企的假茅台到处存在、很多国企和政府机关自己不惜成本去种菜等现象。另外,冒昧反问两句,就算全国人民的收入与国企、政府机关人员的收入基本持平了,食品安全问题就会自动消失了么?大多数国民收入肯定短期内无法提高到国企、政府机关人员那样的收入水平,那么我们就无法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啦?答案当然都是否定的。
正确的答案恐怕还是监管实在过于乏力。从去年8月曝光的金浩茶油含致癌物超标一事中,我们就无比失望地看到了监管乏力之严重:金浩连换货都敢爱换不换的,更不要说受到处罚了,迄今安然无恙;与金浩合谋欺骗公众的质管官员,迄今安然无恙;发布金浩茶油为"合格品"公告的媒体,迄今安然无恙……
极具讽刺意味的是,很多发达国家所消费的食品是"Made inChina",且我国去年出口食品的合格率是99.8%,堪称完美。而出口的食品也不见得每一种都很贵,有的也很便宜;甚至不是还有网友对比之后发现,美国的一些食品比中国的还便宜么?至少可见:一、中国食品企业是可以做得很好的;二、中国食品监管机构是可以做得很好的;三、低价不等于劣质。但为何两者在本土的表现却是如此差劲不堪?委实是因为食品出问题时,食品企业和监管者不会受到出口食品出问题时那样的严惩:天价索赔和罚款,犯事企业肯定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监管官员肯定毁掉宝贵的政治前途。 □蒋坛军
相关链接:
【专题】金浩茶油被查出“致癌物”(苯并芘)超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