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日前从天津市农业农村委获悉,天津市武清区、滨海新区作为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和先行区创建单位,围绕主导产业积极探索农业绿色发展路径模式,武清区梳理总结的“构建绿色种养循环体系协同推进农业稳产高产与生态环境保护”和滨海新区梳理总结的“打造生态循环养殖样板引领渔业可持续发展”农业绿色发展模式,被农业农村部作为2023年农业绿色发展典型案例向全国推介。
武清区作为天津市种植和养殖大区,积极构建绿色种养循环体系协同推进农业稳产高产与生态环境保护。结合本区种植业结构、规模情况和规模养殖粪污处理基本模式,采用粪肥还田利用技术路径,加快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积极构建绿色种养循环模式。通过构建粪肥还田全链条组织运行模式、推动粪肥全量还田、培育第三方粪肥还田服务市场主体、落实奖励政策等措施,引导全区种养结合、畜禽养殖粪污循环利用模式的推广应用。年处理畜禽粪污45万方,制造有机肥15万吨,可为12万亩耕地提供高质量有机肥,化肥用量减少3%以上,提升土壤有机质,有效改善了土地地力。小麦亩产平均增加1.7%,蔬菜亩产平均增产5%,水果的产量和品质明显提高。农民亩均节约支出110元,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同时培养了种植主体积造有机肥、使用有机肥的良好习惯,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
滨海新区围绕渔业特色产业,着力打造生态循环养殖样板,引领渔业可持续发展。近年来,滨海新区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区级财政投入水产养殖绿色发展类项目的补贴资金达5.06亿元;坚持科技引领,建立“科技研发—成果转化—占有市场”机制,组建了渔业科技创新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组成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推广绿色养殖技术,实施标准化生产;依据水产养殖企业不同养殖品种、不同养殖季节的养殖尾水特征,加强养殖尾水治理,创新构建了适宜北方地区海水工厂化养殖的尾水处理技术,建立了国内领先的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模式。推动了渔业产业集群规模化发展,实现了高质稳产高产,促进了农(渔)民增产增收。水产良种覆盖率均达到100%,质量检测合格率达100%。养殖尾水达标排放率和资源化利用率之和达到80%以上,实现养殖尾水达标排放或再循环利用的全覆盖。水产品每公顷产量从7.57吨增加到13.57吨,增长了79.13%;每公顷产值增长43.29万元,增长了284.3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6684元,增幅达2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