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网

农村“问题食品”为何泛滥成灾

   2011-08-23 中国食品网中食网3350

    媒体报道,记者在山东潍坊、莱芜等地发现,很多农村小卖部成了假劣食品专营店:"德芙"巧克力仅售1元,"臭干子"牌辣条已发霉变质,果冻胀袋漏水……批发商坦言:"城里有城里的货,农村有农村的货。"而工商部门表示,由于人手不足,农村食品安全管不过来。(具体请见:山东部分县市追踪调查:“问题食品”专供农村?

    事实上,在食品安全问题上,城市尚且事故频发,何况农村地区?新的动向不过是由于近年来城市加大了对食品卫生的打击力度,无良商家在城市的生存空间日益缩小,于是将黑手伸向了农村,从而使得原本就脆弱不堪的农村食品安全雪上加霜。

    但凡生长于农村的人都清楚,农村的食品安全问题,沉疴已久,已然成为一种常态。事实上,在农村地区,诸如日用品、农产品等等,莫不是假冒伪劣产品的乐园。如果说,小孩吃的是劣质零食,那么大人用的洗发水、牙膏,喝的瓶装酒,也无不被贴上一个"假"字。像潍坊、莱芜这些经济相对较好的东部农村地区尚且如此,不难想象,在中西部的农村地区,该是何种状态!

    对于农民来说,自然希望产品质优价廉。但对于商人来说,质优价廉的产品,往往意味着获利空间小而成本大。商人不是天生的慈善家,追求利润最大化和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利是其本性。虽说农村市场广大,质优价廉的产品胜在薄利多销上,但在市场监管阙如的环境下,商家必然会舍弃这种费力耗时的赢利模式,而选择"质劣价廉"甚至"质劣价高"的方式来牟取暴利。至于质优价高的正规产品,农民又往往消费不起。基于这一现实,小卖部沦为假劣食品专营店,也就成了必然。

    毋庸置疑,农村成为"问题食品"的乐园,地方监管部门难辞其咎。尽管农村食品"检测费高、耗时长,基层监管部门无鉴定资质",确是实情,但这并非监管部门"人手不足,管不过来"从而当甩手掌柜的理由。农村地区"问题食品"泛滥成灾,成为"监管盲区"和"被遗忘的角落",显然与监管者放任自流不无关系。所谓"管不过来",其实是"不想管、不愿管".退一步讲,就算是人手不足,也可抓住要害,重点监管,比如重拳整治城市大型副食品批发市场这个重要源头,专供农村的"问题食品"也就失去了集散地。

    不过,农村食品安全问题,并不只是市场监管不力的问题。其背后是农村消费低迷、农民购买力不足这样一个深层次问题。多年前,李昌平上书总理"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至今远未过时。应当看到,当前多数农村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的农民,生活仍处于温饱甚至贫困状态。正是贫困,严重制约了农民消费的增长,让农民消费不起"城里的货".

    因而,对于农村食品安全问题,既需要监督发力,去掉监管盲区,给农民打造一个干净的消费环境,更需要拓宽农村就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如此,才能消弭"城里有城里的货,农村有农村的货"这种刺痛人心的城乡消费鸿沟。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新手帮助  |  信息发布规则  |  版权隐私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