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网

烘干机械化 晾晒不看天

   2024-05-24 安徽日报2620
  安徽萧县130万亩小麦即将开镰。今年午收,该县庄里镇城阳社区种粮大户徐肖感到格外安心:“镇里新建了烘干中心和仓储房,有了烘干条件,就算遇上阴雨天也不怕了。”
 
  萧县是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县,是农业农村部认定的“黄淮海夏玉米优势产区”和“中强筋优质专用小麦优势产区”。该县耕地总面积150万亩,常年种植小麦130万亩、玉米110万亩。
 
  “种地不怕辛苦,就怕眼瞅着粮食要收进仓了,却遇上了阴雨天。”徐肖说,去年小麦丰收时突遇阴雨,让部分农户遭受损失。
 
  “正是去年那一场大雨,让县里下定决心要补齐烘干短板,探索推行‘行政推动、市场带动、项目促动、农民联动’模式,在全县布局粮食烘干和仓储中心。”萧县农业机械化管理服务中心主任赵兴亮说。
 
  “烘干中心建设要突破两大难题:一是土地,二是设施利用率。”赵兴亮介绍,县里成立县级烘干中心项目建设领导组和专家组,大力推动烘干中心建设,将设施农业用地、“订单式”烘干合同、预期收益、租赁收益等情况都纳入项目遴选条件,对不符合规定的地区实行“一票否决”,保障资金效益的发挥。
 
  2023年,萧县共统筹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资金5226万元,规划建设300吨以上粮食烘干中心8个,配套、完善100吨以下粮食烘干塔1个,规划建设粮食仓储基地1处。同时,该县利用省级粮食烘干中心建设资金,采用“建前申报、建成验收、先建后补”的方式,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粮食烘干中心两处。
 
  目前,全县累计拥有粮食烘干中心16个,建成烘干塔(设备)102个,日烘干能力约1万吨,仓储容量约19万吨。
 
  为保障粮食烘干中心高效运转,萧县依托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先进基础和组织优势,探索建立烘干中心自主化运营模式。
 
  “对乡村振兴衔接资金投资建设的烘干中心,由村集体自营的,一律采取‘订单式’运营模式,即由村集体将烘干中心租赁给种粮大户或者龙头企业运营,村集体获得稳定租金收益。”赵兴亮告诉记者,根据规定,烘干中心对外租赁的年收益不得低于投资总额的百分之六,预计年均增加村集体收入300万元以上,年增加农民收入500万元以上,有效实现村集体增收和群众致富。
 
  记者从庄里镇了解到,该镇利用乡村振兴衔接资金550万元,建成了集农机服务中心与烘干中心于一体的农事综合服务中心,日烘干能力超过300吨。巨大的烘干塔旁,是一座10米高的仓储房,储存能力达1万吨。“这个烘干中心去年10月刚建成,便发挥了大作用,秋季烘干高粱1680吨。”庄里镇副镇长王智介绍,以往,收购商从地里直接收走湿高粱,收购价每公斤只有3.4元,烘干后每公斤有4.3元。
 
  “粮食烘干能力建设,是粮食归仓的最后一关,也是关键一环。”赵兴亮介绍,该县积极探索烘干中心运营模式,全力构筑粮食产业链、价值链和创新链,推动由“种好粮、多产粮、产优粮”向“储得好、销得出、有利润”转变,为“千亿斤江淮粮仓”建设贡献“萧县方案”。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新手帮助  |  信息发布规则  |  版权隐私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