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网

防控食品安全问题任重道远

   2012-08-10 中国食品网中食网5730

  当前我国不健康的经济环境是食品安全问题滋生的土壤,许多制约食品安全工作展开的深层次问题解决起来十分困难。治理与防控食品安全问题是一项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坚持不懈长期努力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

  近年来国内重大食品安全事件不断,从2008年三鹿集团的三聚氰胺事件,到2011年河南的瘦肉精事件,再到全国范围内“地沟油”生产与销售链条被曝光,直至今年震惊全国的“毒胶囊”事件,可以说性质恶劣、影响范围广的食品安全事件屡屡出现。另外,从媒体近年报道中,消费者也了解到超市和农贸市场里曾经出售过各种各样的问题食品,诸如放了苏丹红的辣椒酱、用硫黄熏过的枸杞和黄花、用工业石蜡油加工过的毒大米、用硫酸铜水泡过的黑木耳、用工业蜡加工过的苹果和用工业柠檬酸浸泡保鲜的桃子等。此外还有多少未经检验农残超标的有毒蔬菜、水果和茶叶,有多少种滥用但未被发现的食品添加剂(如亚硝酸盐等护色剂和防腐剂),我们不得而知。总之,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事件频发,应该说这与我们今天恶化的经济环境直接相关。

  食品安全问题集中爆发与经济环境恶化有关

  尽管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的行为威胁到消费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消费者对其恨之入骨,但我们也应冷静下来进行反思。受问题食品危害的消费者,在社会生产中,也可能是其他非食品行业的生产者、经营者或监管者。在日常工作中,我们每一个人是否能够始终恪守职业道德,自觉维护社会道德底线?作为问题食品消费者的我们是否也存在损害公众和其他消费者的违法、违规行为?当我们是企业的管理者时,是否也曾偷税漏税、制售假货、胡乱收费?当我们是行业的监管者时,是否会因收了“好处费”而对企业的违法行为放任不管?为了经济利益,一些企业、个人践踏道德底线,不遵守国家法律与行业准则,获取不义之财,甚至扰乱市场秩序、排挤守法经营企业。在这样一个企业过度逐利、普遍违规甚至违法经营的经济环境中,我们又如何能够要求食品生产与经营者严格自律、守法经营?而要在这样的经济环境中保证食品安全,又需要有多少严格执法的监督人员才能对所有食品生产、加工和经营企业进行实时监管呢?因此可以说,食品安全问题的集中爆发,实际是经济环境恶化和全社会道德水准下降的集中反映。

  治理与防控食品安全问题任务艰巨

  面对国内食品安全的严峻局面,7月3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我国食品安全工作的阶段性目标,即“用3年左右的时间,使我国食品安全治理整顿工作取得明显成效,违法犯罪行为得到有效遏制,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用5年左右的时间,使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检验检测和风险监测等技术支撑体系更加科学完善,生产经营者的食品安全管理水平和诚信意识普遍增强,社会各方广泛参与的食品安全工作格局基本形成,食品安全总体水平得到较大幅度提高”。《决定》还规定食品企业法人代表对食品安全负首要责任,明确将食品安全列入地方政府年度绩效考核项目,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建设食品安全综合信息平台,发挥舆论监督,完善有奖举报制度等。《决定》从多个方面采取措施,以保证阶段性目标的实现。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食品安全问题,下决心治理整顿食品行业,以增强食品安全保障能力。但是应该看到,当前我国不健康的经济环境是食品安全问题滋生的土壤,许多制约食品安全工作展开的深层次问题解决起来十分困难。治理与防控食品安全问题是一项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且需坚持不懈长期努力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

  当前国内食品安全问题的治理面临以下几大难题:一是食品工业产业链长,各种环境因素控制难度大。“从地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控制,意味着从食品工业原料(农畜产品)的质量控制(如控制灌溉水源污染及农药的滥用、家畜家禽养殖中抗生素、激素、瘦肉精的使用等),到生猪、牛、羊和家禽屠宰过程的质量控制(严格检疫、定点屠宰等),再到食品加工过程的质量安全控制(确保生产环境、工艺流程、产品质量达标,打击、禁止假冒伪劣食品的生产),还要对包装(包装材料的安全与卫生)、运输(保证车辆卫生、增加必要的冷链运输设备等)、销售(熟食与乳品低温保鲜条件、禁止无照经营食品和出售假冒伪劣食品)等众多环节,难度之大可想而知。二是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多而分散,且生产者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缺乏质量安全意识,整体素质相对较低,违规违法行为普遍,而政府相应的监管力量则明显不足。三是农村地区成为问题食品重灾区。相对于城市而言,广大农村地区是食品安全问题集中发生的地区,是假冒伪劣食品的主要市场,由于市场过度分散,农村地区目前几乎成为监管盲区。

  从政府监管角度来看,下述问题亟待解决:一是各部门的监管资源短缺,监管能力不足,监管技术滞后,以至于无力实现全产业链、全覆盖监管。二是各监管部门责权不清,机制不顺,环节划分过于僵化,导致市场既存在重复监管也存在监管真空。三是监管资源条块分割,整合不够,由此导致监管信息在上下游、地区之间传输不畅。一些上游受查处的不合格产品依然在下游流通,受罚的不法商贩可在异地重新开张。此外,上下游、产地与销地重复监管,造成监管资源的浪费。四是事后被动监管为主,事前主动监管不足。监管部门仅发挥“消防员”的作用,总是处于媒体曝光、政府查办的工作模式之中,对食品风险监测评估的重视程度不够,在食品安全风险防范和预警的工作中缺乏主动性。

  改变上述状况,切实发挥政府监管部门的作用,是遏制当前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关键。

  食品安全工作重点在于防控

  从短期来看,食品安全工作的重点应放在治理上。政府监管部门要加强监管,严厉查处已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提高食品生产者与经营者的违法成本,对试图违法者造成心理震慑,抑制潜在违法可能。此外,还要加大力量努力摸排当前存在的食品安全隐患,建立食品安全的预警机制,以提前发现并处理可能引发重大食品安全问题的潜在风险。各级政府的公安、工商、质监、卫生、环保等部门要协同工作,重点监控粮食、奶品、肉类、蔬菜、水果、调味品等主要食品的生产销售。重要农产品产地、大型的食品加工企业要通过建立相应的制度做到实时监控。要建立食品生产准入制度与黑名单制度,下决心淘汰故意违规甚至违法的食品企业。对于分散的农村市场,要在向农村居民普及食品安全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发动消费者举报假冒伪劣食品的生产者和销售商,监管部门根据举报进行重点查处。

  从长期来看,食品安全工作的重点则在于防控。而防控不能单纯依靠监管,还必须从改善经济环境入手,要让所有社会成员都认识到,保证食品安全绝不仅仅是政府监管部门、食品生产者、食品销售商的责任,也是全社会乃至全体公民的共同责任。保护良好的农业生产自然环境、保持土壤与灌溉水源的清洁,是保证农产品不受污染的关键,这需要工业企业与环保部门共同努力。此外,重建一个重诚信、讲道德、守规则的健康经济环境,对保障食品安全同样重要。要让低利润食品生产者能够在正常(而非违规甚至违法)生产状态下获得社会平均利润(最起码能够生存),而不是让他们处处感到受到其他企业与部门的挤压与欺诈(如批发、零售、房地产、金融、保险、路政,甚至是政府各监管部门乱收费),不得不以非法的手段降低成本,维持生存。

  要重建健康的经济环境,需要社会各行业、企业家和劳动者共同努力。作为消费者,每一个人都是食品安全事故的受害者,面对问题食品与问题食品制售企业,我们有责任举报和配合政府监管部门的调查,以形成全民参与监管食品生产、销售的局面。

  可见,要提高国内食品安全的保障水平,既需要政府加强监管与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严格自律,同时也需要全体消费者参与和全社会各行业共同努力,重建健康有序的经济环境;既需要针对重大的食品安全事件展开“攻坚战”,也需要进行以防控为主要目的的“持久战”。相信经过政府、食品企业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国食品安全的保障水平必将得到全面提升。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新手帮助  |  信息发布规则  |  版权隐私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