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网

吴春梅:破解食品安全问题不能仅靠“标准”建设

   2012-08-27 中国食品网中食网10220

    作者:吴春梅

    近日,卫生部在通报食品安全国家"十二五"规划中透露,下一步将启动对5000余项食品标准的系统清理。到2015年,我国食品安全标准将实现国标、地标、行标的大一统。(《京华时报》)

    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屡见报端,机制建设滞后,安全标准矛盾、交叉,甚至是漏洞、空白,一度被诟病为食品安全事件的主因。一些不法商犯绞尽脑汁的打起了制度"擦边球",投机钻营,谋取不义之财,假冒伪劣商品一度泛滥成灾,充斥着我们的生活,使我们的食品安全环境陷入了不放心、不诚信的亚健康状态。在这些事件中,虽然不乏一些过度渲染的,但更多则是确有其事。因此,人们对于食品安全的担忧和呼声从未停止过,我们何时才能不必提心吊胆,食品安全何时能够"零风险"?也成了百姓最关心的热点和期许。

    然而,近日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研究员严卫星表示:"人们不会因为存在飞行事故就不坐飞机,因为这些风险人们能接受。对于食品人们则希望零风险,零容忍,但这个从科学角度不能做到,这个心态需要调整。"此语一出,对于寄希望于依托机制建设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百姓来说一定会大失所望,食品安全"零风险"真的不可能实现吗?

    对于食品安全问题固然应该理性看待,尽善尽美、万无一失虽然不够客观和现实。但作为百姓,"零风险"仍然是我们美好的愿景,"零风险"也应该作为食品企业的致力方向,这既是一种态度,又是一种责任。同时,笔者认为,将交通安全和食品安全相提并论显然缺乏可比性,虽然两者都事关生命安全,但行业属性却截然不同。对于普通百姓来说,乘飞机出行的机率屈指可数,受众的只是少数。然而,食品却是我们每天赖以生存的能量之源,关息着亿万大众的健康和安全,不合格的食品令我们随时都有可能中招。因此,百姓对于二者表现出的担忧程度自然有所不同。对待食品安全的严苛态度非旦不能低、反而要高于交通安全。况且,如若非要拿两者进行比对的话,那么"零风险"、"零故障"一直是民航、铁路等交通部门的安全理念,食品安全为何在"零风险"面前顾虑重重、畏难退缩?

    食品安全问题的背景和成因众多,破解这一难题关键要对症下药。制定标准、完善机制固然重要,但再好的制度如若得不到落实都会变成一纸空文、形同虚设。当下,我们一些行业和领域,标准不可谓不多不全不严,然而最终还是在一片落实过程中落了空。是什么令这些顶风而上的企业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制度又为何遭遇了执行难的尴尬?相关部门监管上的乏力和不作为是不得不说的原因。对于红心蛋、瘦肉精、地沟油等一些严重的食品安全事件,已不仅仅是标准和机制上的问题,安全食品的失管失控,透露出相关部门的失职失责。尤其是在相关标准尚未出台之前,加强行业监管尤为重要,这才是食品安全的解颐之策。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新手帮助  |  信息发布规则  |  版权隐私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