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酸菌饮品成为继鲜奶之后的各大乳业企业竞争的又一个焦点。目前,我国活性乳饮品消费以每年25%的速度递增,在本来就高速增长的乳品消费中也是—个突出的亮点。
这本来是好事,但是,由于乳酸菌饮品作为发酵产品,其卫生控制技术要求较高,特别是活性乳酸菌饮品更加严格,一些技术力量不够成熟的企业,为利所诱,推出了一些用未发酵奶和乳酸勾兑的乳酸饮品浑水摸鱼。专家指出,乳酸饮品与乳酸菌饮品是用完全不同的两种方式生产出来的产品,基本营养价值也完全不一样。乳酸饮品、乳酸菌饮品、活性乳酸菌饮品,乳酸菌有没有,健康指数大不同。
发酵勾兑大相径庭
据北京三元食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三元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陈历俊博士介绍,所谓乳酸饮品,或者说酸性乳饮品,是用左旋或右旋乳酸等配制成的,根本没有乳酸菌存在,也不具备酸奶的营养价值。乳酸菌饮料则完全不同,必须是乳制品经过发酵工艺生产,内含丰富的乳酸菌。“这发酵不发酵差别很大,在发酵过程中,奶制品会发生一些变化,产生许多新的营养成分,比如将牛奶中的大分子蛋白质降解为小分子氨基酸,乳糖降解为乳酸,有利于人体消化吸收。并且,在生产过程中还会产生大量乳酸菌、维生素、氨基酸等。其活性物质具有调节人体健康的特异功能,比如调节肠道健康。
因此,专家认为,乳酸饮料和乳酸菌饮料是完全不同的两种产品,差别很大。
乳酸菌饮料不必强求活性
据陈历俊介绍,在经过发酵工艺生产的含乳酸菌的饮料中,又分为经过巴氏杀菌的普通乳酸菌饮品和不经过巴氏杀菌的活性乳酸菌饮品。普通的乳酸菌饮料经过巴氏杀菌后,绝大部分乳酸菌都被“杀死”,但即使被杀死的乳酸菌,作为特殊的蛋白,也具有重要的营养价值。活性乳酸菌则因为没有经过巴氏杀菌,其乳酸菌都是活菌,但是在进入人体后,由于人体内的“环境太过恶劣”,不适于乳酸菌生存,绝大部分乳酸菌都会很快死掉,只有少数的菌种如双歧杆菌等能活下来并在肠道内定植,维护菌群的平衡,并成为肠道内的健康卫士。
从保质期看,乳酸菌饮料因为经过杀菌,所以可以常温保存,保质期也较长。而活性乳酸菌饮料则因为未经杀菌,含有大量的有益活菌和少量的有害菌,所以为控制有害菌的繁殖,必须冷藏保存,且从生产到销售必须保持冷链,保质期也较短,一般不得超过14天。
消费选择易混淆
专家认为,有的生产企业会在产品名上故意混淆视听,比如整出“酸性乳饮料”这样似是而非的产品名,让消费者很迷惑。但不管怎样,消费者只要细看产品包装上的标识,就能一眼识破其产品的本质。因为在乳酸饮料的标识上,既看不到发酵等字眼,也看不到活菌数含量等内容,相反,其配料表中会出现乳酸等成分。而乳酸菌饮料不仅会标注其发酵工艺,而且还必须标注其活菌数量“大于或等于多少”以及是否经过巴氏杀菌。这样,是否真的含有乳酸菌,以及其活菌含量、保存条件等也就一目了然了。
呼吁乳酸菌新国标
专家指出,目前我国市场上的活性乳酸菌饮品琳琅满目,一些实力雄厚的企业参照国际高标准,试推一些新的产品,如乳酸菌粉剂、乳酸菌素片等。而国家关于其所含活性乳酸菌数的规定却仍停留在1992年的旧行业标准,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市场的实际需要。
广州市奶业协会理事长王丁棉认为,旧标准规定产品出厂时所含有的活性乳酸菌数每毫升不少于1000万个,且出厂后3天内可检测到菌的存在即为合格。而国内市场上,现在已经出现了代表着国际水平的乳酸菌产品,如益力多活性乳酸菌标准为每毫升不少于10亿个,相当于国内标准的100倍,国内标准明显落后。按照旧标准水平开发产品,不能达到真正营养、健康的消费效果。因此,修订新的乳酸菌产品国家标准已经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