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网

首次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综合性调查有喜有忧

   2004-10-14 中国食品网中食网9830
10月12日,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显示,十年来,我国城乡居民的膳食、营养状况有了明显改善,但仍面临营养缺乏与营养失衡的双重挑战:肥胖率上升了97%,但一些营养素的缺乏亦十分严重。针对这些问题,我国政府将从政策支持、市场指导和群众教育三个方面,加强营养改善和慢性疾病预防工作。
  据卫生部副部长王陇德介绍,我国曾进行过三次全国营养调查,最近的一次是1992年进行的。十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一方面为消除营养缺乏和改善居民健康提供了经济、物质基础,另一方面也导致了膳食结构、生活方式和疾病谱的变化。为及时了解居民膳食结构、营养和健康状况及其变化规律,揭示社会经济发展对居民营养和健康状况的影响,为国家制订相关政策、引导农业及食品产业发展、指导居民采纳健康生活方式提供科学依据,2002年8-12月,在卫生部、科技部和国家统计局的共同领导下,由卫生部具体组织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相关部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这是我国首次进行覆盖全国的膳食、营养以及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和血脂异常的综合性调查。
  此次调查结果从总体看,我国居民膳食质量明显提高,城乡居民能量及蛋白质摄入基本得到满足,肉、蛋、禽等动物性食物消费量明显增加,优质蛋白比例上升。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水平稳步提高,儿童营养不良患病率明显下降;居民贫血率与1992年相比,亦有所下降。但是,我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还存在着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城市居民畜肉类及油脂消费过多,谷类食物消费偏低,钙、铁、维生素A等营养素摄入不足等等。
  调查同时显示,我国居民糖尿病、高血压、肥胖、血脂异常等慢性病的发生率很高。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与1992相比,成人超重率上升了39%,肥胖率上升97%。目前,我国大城市儿童肥胖率已达8.1%,应引起高度重视。
  双重营养不良,即营养缺乏和营养结构失衡会直接造成人口整体素质下降,生产力降低,影响国际竞争力,影响人群健康水平提高;而医疗费用的大幅增加,又会间接增加国家、社会和个人负担,阻碍经济和国家建设发展。王陇德指出,我国正处在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如不及时开展正确的营养改善与健康干预工作,势必会步其他一些有过教训国家的后尘。他表示,中国政府将从国情出发,从急需入手,以不失时机和分类指导为原则,从政策支持、市场指导和公众教育三方面推进工作,提高群众的健康水平。这三方面工作的具体内容是:第一,加强政府的宏观指导,尽快制订相关法规,将国民营养与健康改善工作纳入国家与地方政府的“十一五”发展规划;第二,加强对农业、食品加工、销售流通等领域的科学指导,生产更多的符合科学、营养合理的食品,发挥其在改善营养与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中的重要作用;第三,加强公众教育,积极与有关媒体和社会团体配合,倡导平衡膳食与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居民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
  王陇德表示,针对一些贫困地区的微量营养素缺乏问题,我国政府已经实施了一些项目。比如,1999—2001年,卫生部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合作在青海、宁夏、甘肃、贵州、新疆、西藏实施了补充维生素A胶囊项目。维生素A的缺乏可以影响人体免疫力,甚至危及儿童的生命安全,这个项目的实施,每年使7万儿童的生命得以挽救,另有7万儿童避免了失明。此外,铁缺乏在中国也是一个严重的问题,我国和全球营养联盟(GAIN)正在实施一个覆盖14个省的铁强化酱油的项目,这些项目的开展,将使一些贫困农村地区的居民,补充到他们所缺乏的微量营养素。



壹食品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新手帮助  |  信息发布规则  |  版权隐私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