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保健品在我国形成了一个巨大的产业,发展势头十分迅猛,但正如其他新兴行业,保健品行业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副院长蔡道章教授和广州中医药大学新药开发研究中心副研究员陈建南就保健品行业目前特点、如何规范保健品市场等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市场很大也很乱
首先两位专家针对近些年来保健品市场发展迅猛阐明了原因。
蔡道章:中国一向都有保健滋补的传统意识,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已经过了生存需求的阶段,人人都在追求健康,没有什么比健康更重要。保健品对健康是有利的,我国85万所中、小学校中的在校1.76亿学生中,其蛋白质、钙、锌、维生素A、维生素B2摄取普遍不足,缺钱性贫血比例高达30%—40%。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银发族”对保健品的需求尤为旺盛,购买力亦非常强。还有处于家庭、事业双重能力的中年人,更是一个庞大的消费市场。婴幼家长们非常舍得在营养保健品上投资,近来现代女性成为保健市场的一匹黑马,美容保健品的需求增长迅速,这些应该成为保健品市场飞速发展的原因。
陈建南:保健品比中药的市场可能都要大,最主要因素是对健康的需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健康的要求也越高,工作竞争激烈,健康的压力也增大,经常谈到的亚健康状态促使人们对健康的进一步关注,这样需求就增加,就要求有人来填补这个需求,当然这个需求也得有效的唤起,当年一些企业像太阳神、三株、飞龙等花了很大的力气来唤起激化这个市场,成为保健品市场的铺路石。
目前保健品市场发展是迅速的,但同时也比较混乱,两位专家分析了这种情况的原因。
陈建南:造成保健品市场比较乱的原因在于保健品这个行业门槛太低。由于保健品是非生活必需品,不打广告不卖货,进入保健行业的很多奉行短平快的原则,都是通过大量的广告投入和大面积的营销网络来迅速实现销售,用营销策略和资金实力而不是技术水平来影响市场,这就造成对技术的忽视。技术水平低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研究开发不深入,功能因子是什么东西,在起什么作用,这东西怎样形成,由什么组成,都没搞清楚,中药在这方面就比较薄弱,保健品就更差了。研究开发的投入或许在短期内难以见效益,但对于长远发展则会奠定坚实的基础,然而在短期行为充斥的保健品市场人们似乎难以静下心苦练内功。二是生产环节要求不高,没有一个严谨的质量控制体系,好还是不好,没有一个标准,大家不清楚。中药和保健品没有实行GMP认证,在台湾,不仅药品,而且食品也在GMP认证,这样就比较好,那里就没有我们这边的情况,我们药品的GMP认证就不发达,更不用说食品了。这样一种情况再加之审批相对药品较为简单,门槛这么低,市场又在迅速膨胀,就造成大量的非专业化企业涌入保健品行业。
蔡道章:保健品可能利润较高,市场也比较大,很多人一窝蜂的涌上来,绝大多数却不专业,既无相关人员也无技术,只是以赚钱为目的,老百姓也由于保健知识不多,平时有些不适,也不来咨询医生,只是听信广告,盲目消费,造成很多品牌无论大小都有生存空间,这或许是其中的原因。
在保健品行业里,很多知名的品牌,像飞龙、巨人、三株等都是迅速的崛起又飞快的没落,几乎成为一大经济现象,产生这一种现象的原因何在?
陈建南:产生这一怪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企业的短期行为操作,可以从以下方面来看,第一是产品方面,企业的快速成长可能是产品以外的因素形成的,但企业发展的根本还应该在于产品的优良品质,不过国内保健品企业并没有清醒的认识这一点。企业的发展,其产品的技术水平并没有相应提高,以至于一个产品生命周期过早的结束,这种产品的短命现象,随着竞争的加剧,技术变革的速度加快,产品寿命周期缩短是必然趋势,这点是可以理解的,保健品就其性质而言也是一种消费品,就会有寿命周期的规律,但寿命如此之短,应该说是产品技术水平低,有其片面夸大功能和有效率,采取欺骗的做法的原因,这相当程度上损害了消费者利益,短期达到目的,长时间必定被消费者识穿抛弃。当一个产品走到尽头时,又没有后续产品跟上,这样就因产品的短命就造成了企业的短命。第二在于管理方面,国内保健的企业管理水平跟国外企业有很大差距,其中一个典型例子是三株的没落,三株的灾难实际上在最初事件影响并不大,但由于三株的错误处理,导致最终的灭顶之灾。这种危机公关处理能力导致其抗风险能力是何其低,其它很多企业都是这样,管理上的不行,技术上也不占优势,就更不用说人才培训和长久战略,一个好的企业是着眼于未来,不会急功近利,保健品这个行业要走向规范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下,究竟保健品行业的路会走向何方呢?
陈建南:保健品市场将会进一步分化,针对目标群体细分,如老人、儿童、中年妇女等等,针对不同的受众体研制出符合其生理特点的功能性保健品,目前这种既无品质保险也无服务的状况将会改观,服务会更专业化,服务种类也会更多,服务会有指导服用、指导保健,这种服务的要求将会对企业进一步细分,适者生存。今后的保健品将会有更多的中药成果导入,曾经一位老中医说,真正的名方不治病,治病的不是名方,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有名的药方不是治疗疾病这么简单,更多的是治状态,是调节一种状态,这种理念和目前的保健思想是一致的,几千年积淀下来的名药方数不胜数,这些都可以转化为保健品。更多的中药厂家都可以把中成药向保健品这个方向转,这将为我们保健品增添一种理性的力量,这些专业化厂家的加入将会使保健品市场进一步走向规范。
进口的产品将会越来越有竞争力,进口货价格高一些,但由于其良好的品质,恰当的定位会抓住消费力比较强的人群,有一个说法是80%的市场只是有20%的人消费,抓住了这20%就抓住了主要市场,进口的商品将会抓住这群追求高消费的少数人,这就是为什么保健品市场主要集中在沿海发达城市,像长久不衰的洋参定位在消费层次较高的人群上而取得的好效果。
蔡道章:保健品市场肯定只会越来越大,同时中医的确是保健品的一个方向,中医为中国人广泛理解和接受,传统的中医理念将会更符合国人的消费意识,保健品进一步借鉴中医理论将会有较大市场,而且这并不会需要太大投入,也会较快见效,因而即使不久中国加入WTO,对中国的保健品市场影响并不会很大。
来源:慧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