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便面安全问题高层论坛”昨天在京召开
本报记者孙杰报道近一两年,有关“方便面致癌说”的报道不时见诸报端。这一说法究竟是以科学结论为依据的消费警示,还是某些企业以商业利益为目的的恶意炒作,引起了国家有关部门和食品科技组织的高度关注。
昨天,在由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和中国营养学会联合召开的“方便面安全问题高层论坛”上,来自国家质检总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工商总局、发改委、卫生部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中国消费者协会等政府部门及权威机构的领导、专家首次聚在一起,集体回击“方便面致癌说”,一致得出结论:中国方便面是严格按照有关国家标准进行生产的安全食品,食用方便面无害。
中国农大专家——
方便面完全安全
经常被一些媒体的所谓“方便面含致癌物”报道中提及的专家——中国农业大学沈群副教授也出席了本次论坛,她表示,部分媒体和企业为了达到炒作的目的,将科学研究报告断章取义进行误导消费者的宣传,并得出与其近年研究结果完全相悖的结论,这是极其不负责任的。
她强调,方便面中的丙烯酰胺平均含量低于油条、油饼、麻花等传统中国面制品,也低于豆类、早餐麦片、炒栗子等食物中的丙烯酰胺的量,并远低于烤土豆、炸薯条(片)、炸年糕、大麦茶等食物的量。可以说,油炸和非油炸方便面丙烯酰胺含量都是非常低的,所以从目前的科学显示上看方便面是完全安全的。
国家质检总局——
消费者不要轻信传言
国家质检总局产品质量监督司纪正昆司长指出,新闻报道应本着尊重科学、准确、理性的态度,近年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事后经调查取证,有相当一部分存在炒作嫌疑,其中就包括油炸食品中的丙烯酰胺。他指出,1只50公斤的动物一次食用7克丙烯酰胺才会有反应,方便面中的微量丙烯酰胺符合国家规定,不会造成身体伤害。并提醒消费者不要轻信“有毒、有害和致癌”等字眼,应该相信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
食品科技学会——
炒作为商家利益驱动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潘蓓蕾指出,我国食品安全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消费者知识的贫乏,是公众科普教育的缺失。尽管在政府的不断努力下,我国食品安全的整体水平在上升,每一个食品安全事件的出现及炒作,都在消费者中引起恐慌和震动。而在诸多“事件”中,许多都可以看到商家背后的利益驱动。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不能忽略“量”的概念
作为卫生部权威的食品安全研究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的专家吴永宁教授指出,丙烯酰胺广泛存在于日常食用的,包括家庭自制及工业加工的众多食品中。但是,食物中含有致癌物和吃了就致癌完全是两回事。判定这种物质是否真的会对人体产生危害,要有个“量”的概念。
论坛新观点
非油炸方便面丙烯酰胺含量更高
本报记者孙杰报道在本次论坛上,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胡小松教授介绍了中国农大近年来对方便面中丙烯酰胺进行的研究。结果令人惊讶:非油炸方便面比油炸方便面的丙烯酰胺含量要高。
胡小松教授称,经过研究证实,油炸方便面中丙烯酰胺的含量相对较低,不同品牌几十种方便面中丙烯酰胺的平均含量范围在15-80微克/千克。这个数值范围与美国、欧洲、日本和卫生部CDC检测的数据基本一致。非油炸方便面主要是采用热风干燥脱水,其丙烯酰胺的平均含量在50微克/千克左右,比油炸的还高近5-10微克/千克。
商家反应
五谷道场昨晚紧急开会商对策
在国内,提起非油炸方便面立即会想到五谷道场,其实,它的出现搅乱了中国的方便面产业格局。此次六大权威机构联手为油炸方便面正名,并指出非油炸方便面的丙烯酰胺含量甚至比油炸的还要高,对于消费者来说,这简直是爆炸性的消息。那么,五谷道场所宣称的“非油炸的”健康面到底是指什么呢?
昨天,记者采访了五谷道场企划负责人梁国亮经理,他表示,关于方便面的说法很多,企业无法阻止专家的言论,但是五谷道场的方便面健康在“非油炸”,因为高温油炸会导致丙烯酰胺的生成。同时他表示,五谷道场会尽快与研发部门确认各项数据,包括丙烯酰胺的含量。
同时,记者获悉,昨晚五谷道场召开紧急会议,商讨对策。到记者截稿时,五谷道场仍然没有给出更详尽的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