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武汉9月27日专电(记者王敏、杨希伟)营养科学权威专家在此间说,营养强化食品不是“万能药”,对营养食品的大众宣传切忌走保健食品宣传的老路。
国家发改委公众营养与发展中心主任于小冬出席“硒强化小麦粉及面制品生产技术与市场研讨会”时对记者说,营养强化食品和保健食品都属于食品,和药品截然不同。保健食品是大部分群体能吃、经常吃的补充性食品;但我国的保健食品宣传却走了不少弯路,企业经常将保健食品描绘宣传成能“包治百病”、有“神奇疗效”的药品。把保健食品的普及对象单纯变成了“病方市场”则完全是不科学的。
于小冬说,强化食品和保健食品不同。营养强化食品,是在现代营养科学的指导下,根据居民营养状况,针对不同区域、不同工作、不同生长发育期人群的营养缺乏水平和营养需要,以人群广泛消费的食品作为载体,加入特定营养素生产的食品,以补充人群所缺乏的营养素且不改变人群的饮食习惯。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在食品中加入主要包括氨基酸以及含氮化合物、脂肪酸、维生素类、硒等矿物质的营养强化剂。
著名食品专家、武汉工学院教授李庆龙说,我国的强化食品主要有加碘盐、强化面粉、强化大米、铁强化酱油、强化食用油、强化辅助食品等。这些强化食品,有的以立法强制的方式推广,有的被政府倡导食用。如加碘盐,在国家强制推行14年后,事实证明对提高人体身体健康很有意义。
于小冬说:“我们要给老百姓树立这样一个理念,强化食品是国家按照科学推荐的营养摄入量的最低标准添加的。这种食品是公众可以从生命的起点,放心地吃到生命的终点。”
食品营养强化是全球发展的趋势。于小冬认为,其发展和经济发展水平、人民的生活水平相适应。如美国有1万多种强化食品,占所有食品的85%,美国每年人均消费营养强化食品达1万元人民币;而我国目前仅有营养强化食品300种,只占食品总数的约5%,人均消费不到89元。我国向全民推广强化食品,还需要扩大对公众的宣传,需要政府的进一步推动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