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网

福建武夷山市质监局积极引导岩茶行业健康发展

   2009-05-04 中国食品网中食网10360

    □  本报新闻服务小分队特派记者    刘伊婷  江 东  陈雪梅/文

    不久前,在福建武夷山市,一则消息让当地茶农们十分兴奋:厦门茶叶进出口有限公司来到武夷山,一次性与当地5家茶企签订1150吨、价值近亿元武夷岩茶采购单,其中采购大红袍的数量比往年增加四成。虽然经济发展速度放缓,但武夷岩茶的销售却保持了喜人的增长势头。

    “武夷岩茶有了地理标志保护这道‘护身符’,品质不断提升,竞争力也不断增强,茶好不愁卖啊。”武夷山市质监局局长周银茂的一句话,道出了武夷岩茶逆势热销的奥秘。

    武夷岩茶是茶中名品,特别是仅存6株、已有360多年历史的大红袍,近年来经过无性栽培,已发展成武夷山的“名片产业”。武夷山地理位置特殊,园区内的茶园无污染,加上科学管理和非化学肥料、非化学农药的施用,使得武夷茶在各项生化指标中均达到了最优。“质量和安全年”活动的开展,使人们愈发注重饮茶安全,生长在清山绿水间的武夷岩茶受追捧,也就是很自然的事了。

    “生产基地和制作工艺好,只是保障质量安全的基础之一。而强化政府监管和引导,则是确保岩茶品质的另一重要环节。”周银茂深有感触地说。据了解,武夷山有茶叶加工企业160家,茶业小作坊26个,涉茶人员4万多人,年产值8亿元。为引导帮扶这一产业稳健发展,提升武夷岩茶品牌竞争力,武夷山市质监局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

    2002年,武夷山市质监局牵头起草了武夷岩茶强制性国家标准草案。2006年12月,重新修订了武夷岩茶国家标准,使标准内容更切合岩茶实际,提高了市场竞争力,“武夷岩茶大红袍”这张名片更加璀璨夺目。

    几年来,武夷岩茶的农药残留量、重金属等各项指标,检测合格率达100%。这与武夷山市质监局积极推行标准化种植的努力密不可分。该局不断扩大茶叶标准化示范基地的规模,开展“标准、计量下乡”活动,引导农民按标准、计量组织生产,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帮助农民增收。

    同时,武夷山市质监局积极支持和鼓励岩茶龙头企业岩上茶叶科学研究所、星愿(中国)等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组织生产,大力推进名牌企业、自主创新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定、修订工作,提升产品竞争力。

    今年3月,武夷山市质监局借势“质量和安全年”活动,启动了全国首创的武夷岩茶国家实物标准样品第四次复制工作。同时,建立了从茶园、加工、包装、储存到上市长效监管机制,监督使用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专用标志,使受保护的武夷岩茶有了更好的生存空间。

    由于品质和地域优势,武夷岩茶的身价一步步看涨,生产企业在产品包装上加贴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专用标志,仅高档大红袍的单价就提高了600多元,企业和茶农因此平均每年多增收1500万元,武夷山市茶叶产值也从1998年的4880万元提高到2008年的8.05亿元,增长了16.5倍。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新手帮助  |  信息发布规则  |  版权隐私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