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路资本蜂拥葡萄酒 散乱差局面亟待规范
工信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行业准入条件的提升将会体现在生产企业准入门槛的提高和经销环节准入门槛的提高,其中,葡萄酒酒庄的准入门槛将会提高,只有达到一定的标准才能有资格开设酒庄
距离工信部消费品工业司在京组织召开的《葡萄酒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和《葡萄酒行业准入条件》专家论证会已经过去1个月的时间了,有关葡萄酒行业十二五规划出台的时间表日渐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4月13日,《证券日报》记者致电工信部食品处,得到的答案是葡萄酒行业十二五规划正在修订当中,有望在6月份出台。
十二五规划将促进行业发展
纵观我国的酒类行业,“白、红、黄、啤”四大酒类近年来的表现可以用飞速发展来形容。而抛开白、黄、啤三种酒外,红酒的整体表现也是一个“热”字可以概括。
全国各地的葡萄酒酒庄如雨后春笋般发展壮大,而各种外文标识的“洋红酒”更是这些酒庄的主打产品,其价格也是五花八门悬殊巨大,从几十元到几百甚至几千元的“洋红酒”比比皆是。另外,商超、酒店的红酒销量也在逐年增加,国人已经开始把饮用白酒的习惯转移,而红酒投资更是成为股市疲弱下的另类投资品,备受投资者的青睐。
国内的红酒行业一片“红火”。然而,有关红酒的真伪成为消费者最头疼的事情,每个售货员都在标榜自己的酒是原装进口,但是消费者买到的与真正在国外喝的酒完全是两种口味,到底谁真谁假,在消费者对葡萄酒知识相对匮乏的时下,有关针对红酒监管制度亟待出台。
“在2011年,食品安全方面已多次提到要对酒类流通方面要加强监管,其中对葡萄酒的监管已经纳入范围,另外,葡萄酒行业的火热背景下,加强葡萄酒行业的监管也势在必行。基于我国葡萄酒行业发展时间相对较短,近年来又面临国际葡萄酒产业的竞争,为了促进和规范我国葡萄酒行业健康发展,需要推出葡萄酒行业十二五规划。”一位了解葡萄酒行业十二五规划人士对记者表示。
对此,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的中投顾问研究员向健军表示,葡萄酒十二五规划的出台将进一步明确行业准入条件和生产企业准入门槛,这将对行业发展逐渐走向规范化起到促进作用,同时将有利于葡萄酒行业集中度的提升,也将改善食品安全状况,另外,政府对该行业进行规划,表明政府对该行业的重视程度较高,因而市场预期较好,或吸引资金注入加速行业发展。
同样,长春市酒类行业协会常务副秘书赵禹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要发布的葡萄酒十二五规划是葡萄酒行业首部发展纲领,将有利于促进我国葡萄酒产业向健康有序方向发展。
“行业准入条件的提升将会体现在生产企业准入门槛的提高和经销环节准入门槛的提高,其中,葡萄酒酒庄的准入门槛将会提高,只有达到一定的标准才能有资格开设酒庄。”上述工信部食品处人士对记者表示。
各路资本及商家进军葡萄酒
《证券日报》记者走访了北京几大知名酒行和商超发现,在所有的酒类产品中,除了茅台酒受三公消费政策影响价格下跌外,其他品牌酒的价格并没有下降,而葡萄酒的价格更是维持了上涨的趋势。
“我们店里卖的都是保真的酒,葡萄酒都是裸瓶原装进口的,买了送人和自己喝的人都多了,价格一直在涨。”华致酒行一位销售人员对记者表示。
而据记者了解,在这家酒行里,多数卖的是国外红酒,国内只有一款香格里拉葡萄酒,价位也在1000元以上,而洋品牌葡萄酒的价格从几百到几千不等。
而在百盛超市里,销售人员给记者推荐的葡萄酒也是来自各个国家,低价位和高价位的都有,而多数以礼品盒的形式出现。
在采访中,销售人员均表示由于葡萄酒有益身体健康,因此购买的消费者越来越多。同样,遍地开花的葡萄酒酒庄更是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各地蔓延,商家似乎已经嗅出葡萄酒行业这块大肥肉,其中一线白酒企业都在涉足葡萄酒的生产和销售,而各路业外资本更是把葡萄酒行业作为他们投资的热土。
据媒体报道,温州资本在房地产行业受到政策打压之后,已将目光投在投资高端葡萄酒方面,另外,其它机构和企业也纷纷涉足葡萄酒行业中,特别是一些资金富裕的上市公司也把眼光盯在了葡萄酒行业上。
资料显示,西南证券控股90%蒙自神泉葡萄酒、参股44.12%昆明东川长运葡萄酒、参股43.21%云南红河神泉葡萄酒,建设了2万亩优质酿酒葡萄基地,年生产能力近万吨。而古井贡酒,其控股子公司安徽古井双喜葡萄酒是国内葡萄酒酿造行业的重点厂家之一;中国白酒龙头企业贵州茅台的大股东贵州茅台集团参股子公司昌黎葡萄酒业,虽然其昌黎葡萄酒公司因商标侵权而惹上官司,但是,其葡萄酒产品的产量在万吨以上。另外,青岛啤酒拥有青岛凯轩干红系列产品。而银基集团则是五粮液最大的经销商,其与多个国家的酒庄签署合作协议,将会利用现有销售网络资源的70%来推广进口葡萄酒,目标是在两年内将葡萄酒业务做到集团所有业务份额的50%。
另外,国内知名果汁企业汇源果汁在上月宣布,将投资5亿元在吉林省柳河县用于葡萄酒庄及葡萄酒深加工项目。
对此,向健军表示,2011年中国(中国内地和香港地区)共计消费了19亿瓶葡萄酒,超过英国成为全球第五大葡萄酒消费国,因而潜在的消费市场彰显出其强大的增长实力。 而从上述企业布局葡萄酒酒行业的现象来看,都在说明他们看好葡萄酒行业未来发展,这不仅是由于葡萄酒本身具有较高的投资价值,而且当前国内市场对葡萄酒的认可度逐渐提高。
赵禹也表示,行业内外资本的进入将有利于促进我国葡萄酒行业的整合,改善行业散、乱、差的局面。
葡萄酒类公司业绩不理想
虽然我国的葡萄酒行业连续5年都以20%的速度在增长,但是登陆资本市场的公司却不多。据了解,沪深两市总共有5家葡萄酒类上市公司,他们分别为张裕A、ST中葡、*ST通葡和莫高股份、*ST广夏。如果把间接拥有葡萄酒类企业和产品的公司统计上,则共有12家葡萄酒公司。其中,张裕A的业绩一直保持稳步增长,虽然该公司还没有披露2011年的业绩,但是从公司去年中报可以看出,在红酒高速发展的今天,张裕A的业绩稳定,且加大产业布局,而其他的葡萄酒企业业绩则表现一般。
根据同花顺iFinD数据统计显示,截至目前,5家主业做葡萄酒的上市公司中,仅有ST中葡和*ST通葡发布了2011年年报,两家公司一喜一忧,ST中葡首亏,而*ST通葡则依靠重组而扭亏。其中,ST中葡在报告期内,实现属于股东的净利润为-1.83亿元,同比下降了-340.46%,而*ST通葡的净利润则以同比117%的涨幅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90.53万元。而根据发布业绩预告的公司公告显示,*ST广夏续亏,预计2011年实现的净利润为-20004.56万元,净利润的最大变动幅度为-118.53%。
虽然上述个别葡萄酒上市公司的表现不尽人意,但是市场上对于葡萄酒的追捧度却与日增多,张裕A及其它葡萄酒企业在去年都不同程度的扩大种植面积,加上各路资本的投入,都在清晰的说明葡萄酒行业是酒业中的朝阳行业,而如何引领其健康发展才是目前的当务之急。葡萄酒行业十二五规划的即将出台,在加强监管和扶持的同时,也对行业的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我国葡萄酒行业基础较为薄弱,尤其在酿酒葡萄品种培育和种植技术上,相当多数的企业重视还不够,酿酒葡萄同质化严重,企业与企业间缺少差异化,个性化产品较少。我国的葡萄酒企业在基础建设、产品研发、市场拓展和品牌培育等方面,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赵禹表示。
发展葡萄酒关键在文化而非资本
4月13日,ST中葡发布了2012年第一季度报告,公司一季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485.4万元,基本每股收益为-0.04元。ST中葡一季度业绩表现并没有改变,依然延续去年的亏损状态。
对此,中投顾问食品分析师周思然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与其他公司相比,ST中葡的劣势表现在产能利用率较低,营销不到位等方面,公司未来若想有大的发展,还需突破这些瓶颈。”
公司继续亏损 主营不给力
据了解,ST中葡是一家以农业、葡萄酒业和房地产业为主营业务的食品饮料行业公司。2009年12月,公司通过定增与股权转让,中信国安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2011年报显示,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5.37亿元,较2010年上涨10.09%,2011年公司净亏损1.84亿元,而2010年净利润则为7637万元,2011年公司每股亏损0.23元。而今年一季度业绩再现亏损,为此,在资本市场上该公司股价也应声下跌,在发布一季报的当日,公司股价下跌1.03%。
而对于公司业绩出现的大幅下滑的原因,ST中葡并没有在年报中给予阐述,但是在其发布的业绩预亏公告中明确表示,公司葡萄酒销售渠道仍在建设过程中,已经取得一定进展,但尚未完全突破,而且财务负担较重。
记者查阅其公司年报发现,在本报告期内,公司的主营业务葡萄酒销售收入为4.6亿元,其中成品酒销售增长了58.65%。而值得一提的是,在ST中葡的年报中可以看到,在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总成本将近8亿元,而其中营业成本为2.95亿,除此之外,公司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分别达到了1.9亿和1.05亿元,尤其是销售费用因为2011年度广告、宣传、会务、代理费用的大幅增长,同比增长29%。也就是说,公司的成本大幅上升侵蚀了盈利,主营业务收入的增加并没有改变ST中葡亏损的命运。
而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的成都新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葡萄酒事业部总经理兼葡萄酒评论家主编杨征建则表示,ST中葡剥离房地产业务后,把葡萄酒作为主要业务来发展,其原料基地十分不错,树林面积较长,且树龄在7年以上,甚至有几十年的都有,在硬件方面ST在中葡是做得不错的。
品牌不硬影响公司业绩
查阅ST中葡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近几年这家公司一路走来十分坎坷,2010年,公司依靠出售部分资产实现扭亏并得以摘星,但好景不长,公司去年年报和今年一季报再曝亏损。
事实上,ST中葡大股东中信国安集团的直接管理后,公司在2010年又剥离地产业务,并主张专业葡萄酒类优质公司的理念,公司葡萄酒的收入增长幅度明显。
ST中葡既然有良好的硬件,为何业绩的提高如此困难呢?
有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目前国产葡萄酒在进口葡萄酒竞争中有明显的退步,主要原因是葡萄酒的品牌和品质方面没有进口葡萄酒做得好,另外,进口葡萄酒在宣传方面做得比较细致,从葡萄酒酒庄的一线式宣传活动让消费者亲身体验,而国内葡萄酒企业在这方面做得较弱,中国的葡萄酒企业应该推广高端酒的庄园式体验,而大众品牌则尽快的树立品牌形象,让葡萄酒品质走进消费者。
也就是说,中国葡萄酒企业之所以受到洋品牌葡萄酒的挤压,一个是自身品牌不够硬,另外,并没有贴近消费者,因此,企业的亏损也就不言而喻。
对于ST中葡来说,公司已经看到这一点,并在2012年提到要加快销售步伐。
公司年报中还表示,公司在2012 年将加快销售步伐,包括加速发展经销商、打造重点区域、加强品牌宣传,细化区域管理等方面进行科学筹划,在形成产品销售和消费者培育拉动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充分发挥“尼雅生态葡萄酒体验馆”效应,从而在控股股东中信国安集团的支持下,全面提升营销能力,提高整体盈利水平。
另外,在3月28日,ST中葡发布公告称,公司拟以2000万元参股设立北京国际葡萄酒交易所有限公司,“意在扩大公司品牌的知名度,增加公司产品在市场的话语权,拓展公司产品流通渠道,参股设立酒交所符合公司的总体发展战略,有利于公司提升业绩,有利于公司的长远发展。”公司表示。
ST中葡一季度再报巨亏3485万元 品牌为最大短板
业内人士指出,目前国产葡萄酒在与进口葡萄酒的竞争中有明显的退步,主要原因是葡萄酒的品牌和品质方面没有进口葡萄酒做得好
■贺 骏
近年来,中国的葡萄酒消费市场快速升温,在拉菲等国际顶级葡萄酒的“启蒙”下,整个葡萄酒产业的价值中枢得以大大提高。在葡萄酒价格迎风飙涨的背景下,各路资本蜂拥而入。在国内,茅台、古井贡、青岛啤酒、汇源果汁等各大饮料企业纷纷上马葡萄酒生产线,西南证券、中信国安等业外资本也在积极布局葡萄酒行业。在国外,不少企业(如宁夏红集团)和名人(如姚明、赵薇等)纷纷走出国门,直接购买当地酒庄,不仅获得了葡萄园,更是获得了大块的土地和建筑,颇有些“葡萄酒地产”的韵味。除此之外,葡萄酒在中国也已经快速的完成了其金融属性的“附体”,不少葡萄酒交易所/中心纷纷闪亮登场。
但是,在葡萄酒消费量、消费额突飞猛进的背景下,中国的葡萄酒上市公司并没有获得同比的发展。同花顺iFinD数据统计显示,A股市场上仅有的5家以葡萄酒为主业的上市公司中,有3家均为ST公司,由此可见,葡萄酒概念的上市公司在资本市场上不仅没有形成气候,更缺乏业绩支持。数据显示,国产葡萄酒的盈利能力过去几年持续下降,毛利率已经从40%左右下降到30%左右,而且还会继续下降。
因此,通过排除法不难看出,中国葡萄酒市场的红火背后,主要是国外进口葡萄酒在做推手。从2007年至今,进口葡萄酒占国内葡萄酒消费量的比重从不到5%提高到24%左右,5年之间翻了将近5倍。
被快速催熟的葡萄酒市场也不可避免地出现其它行业曾经的教训,就是“乱”字当前,国产葡萄酒和进口低端葡萄酒纷纷披上进口高端葡萄酒的外衣,市场上鱼龙混杂,“李鬼”的数量远远多于“李逵”,使得消费者越来越把葡萄酒视为“雷池”,不敢轻易出手。
那么,对于中国葡萄酒行业而言,在进口高端和低端葡萄酒前后夹击的情况下,如何才能获得属于自己的空间呢?即将出台的葡萄酒产业十二五规划提高了生产和流通的门槛,但是,这仅仅是有助于减少内耗和内战,并不必然能够保证中国葡萄酒行业未来能够诞生出和国际品牌比肩的产品。
其实,拉菲等国际知名葡萄酒品牌赢得市场的关键,不在于大规模生产和标准的统一,而在于其深厚的历史文化。说白了,拉菲、拉图、玛歌等五大名庄卖的不是工业化、现代化,而是文化。而这一点,恰恰是中国葡萄酒企业所先天欠缺的。茅台、五粮液等白酒企业,其实卖的也是文化,但是,茅台、五粮液很难把其白酒文化给嫁接到各自的葡萄酒产品上,因此,大量白酒企业纷纷试水葡萄酒业,无非是利用已有渠道和白酒品牌,来个一菜多吃而已,单就葡萄酒而言,很难再造出一个葡萄酒行业中的茅台和五粮液。
如此而言,并不是说中国葡萄酒产业只能困守“没文化”的局面,而是要为目前各路资本的大干快上敲一下警钟。葡萄酒行业的金字塔在文化,这是需要长期沉淀和积累的,比拼的不仅是种植规模和生产线。如果真的有志于葡萄酒产业,那么应该做好几代人的准备。当然,在目前情况下,这似乎有些不太现实,因此中国资本对法国波尔多地区酒庄的并购也层出不穷,意欲连文化一块买来。不过,从现有情况来看,鲜见成功案例。
葡萄酒消费的背后是“慢生活”,对于希望快进快出的资本而言,或许并不适宜,因此最好还是别来添乱了。
赵禹:葡萄酒行业面临严峻考验
《葡萄酒行业十二五规划》即将出台不仅对行业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对行业内的乱象起到更好的监管,针对《规划》,本报记者采访了在酒行业内有着深厚研究的赵禹,其目前担任中国酒业创新联盟副秘书长、吉林省吉酒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长春市酒类行业协会常务副秘书长等职。
《证券日报》:在您看来,这个规划的出台对行业的影响有多大?
赵禹:工信部拟制定葡萄酒行业十二五规划,这应该是我国葡萄酒行业首部发展纲领,将有利于促进我国葡萄酒产业向健康有序方向发展。一直以来,我国葡萄酒行业由于缺乏相应的准入标准和相应的法律法规加以约束,受葡萄酒消费市场需求旺盛的趋势影响,造成葡萄酒行业鱼目混杂,导致了整个葡萄酒行业的信誉危机;同时,巨大的消费市场的诱惑,世界各葡萄酒主产国的进口葡萄酒纷纷向我国市场发力,内忧外患,导致我国葡萄酒行业整体竞争力提升缓慢,行业发展存在一定程度的危机。葡萄酒行业十二五规划将逐步改善上述现状,这对于我国葡萄酒行业的全面协调发展绝对是个利好。
《证券日报》:目前看,葡萄酒行业在国内的表现可以用一个“热”字来形容,葡萄酒酒庄的遍地开花,以及跨行业的企业进军葡萄酒行业,您怎么看目前葡萄酒行业现状?
赵禹:业内外资本的进入将有利于促进我国葡萄酒行业的整合,改善行业散、乱、差的局面。葡萄酒与白酒相比,具有投资期和回报周期长的特点,尽管有大量的业内外资本进入葡萄酒行业,但值得注意的是,我国葡萄酒行业基础较为薄弱,尤其在酿酒葡萄品种培育和种植技术上,相当多数的企业重视还不够,酿酒葡萄同质化严重,企业与企业间缺少差异化,个性化产品较少。同时,消费者在葡萄酒消费方面对品牌要求相对较高,而品牌的培育是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外来资本也好,已在行业里的企业也好,在基础建设、产品研发、市场拓展和品牌培育等方面,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证券日报》:葡萄酒上市公司的表现并不理想,您怎么看?
赵禹:一方面是进口葡萄酒对国产葡萄酒冲击较大,一方面是国产葡萄酒市场运营成本较高而产品档次较低,造成利润提升难度较大。
《证券日报》:十二五期间,我国的葡萄酒企业是否会迎来上市的高潮或者行业并购重组的案例将增加?
赵禹:除了张裕、长城、王朝等几家大型葡萄酒企业外,我国葡萄酒行业具备上市条件的企业非常少,十二五期间葡萄酒企业能进入资本市场的企业应该是寥寥无几,但随着通天酒业控股白洋河的成功,并购重组案例或将有所增加,这也是我国葡萄酒行业今后发展较为突出的一个特点,尤其是那些原料资源较好、位于知名产区、市场有些基础的企业,将成为资本青睐的对象。
《证券日报》:各种葡萄酒的品牌以及悬殊的价格,在国内酒庄和商店中琳琅满目,但是对于消费者来说,很难辨认其真伪和泡沫,请问您怎么看葡萄酒以假乱真以及价格不透明?
赵禹:这个现象主要表现在进口葡萄酒方面,进口葡萄酒在我国市场上确实存在一些乱象,包括假冒产品大量存在和价格不透明,这是我国行业管理上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和管理体系造成的,当然利益诱惑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