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网

中国厂商内部互相压价致维生素出口价腰斩

   2009-02-04 中国食品网中食网6530

    占全球产量八成以上的我国VB12生产企业正在集体遭遇一场前所未有的灾难。

    “目前的价格是低于我们生产成本的,价格战这样打下去,结果不可想象。”我国最大的维生素B12(VB12)出口企业--河北玉星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下称“河北玉星”)一位销售经理告诉《第一财经日报》。

    成本高于出口价格

    2008年,我国原料药平均出口价格上升了15.6%,达到创纪录的176亿美元,而与此同时出口量的增长幅度为12.5%.“我国原料药国际竞争力2008年是增强了。”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综合部主任许铭昨日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

    尽管如此,维生素领域却不容乐观,而VB12则最为典型。

    自去年8月以来,VB12的出口价格从每千克4500美元降低到2100美元,在短短半年中,价格大幅跳水。

    国内VB12的生产成本原本为每千克2100美元,由于去年在原材料、环保标准、劳动力成本和汇率等多方面的变化,导致生产成本增长至每千克2400美元。

    这一成本变化本来可以通过提高售价来克服,“然而国内企业的价格战让这个愿望成为泡影。”河北华荣制药有限公司(下称“河北华荣”)相关人士告诉记者。

    价格战始末

    产能、出口量、占有率均取得绝对优势的情况下,我国VB12企业却未能在定价上获得主动权。此外行业还上演了在国际炒家的影响下,国内企业“劣币驱逐良币”的一幕。

    2008年,我国的VB12占全球总产量的86%,产能主要集中在河北玉星、河北华荣、华北制药威可达有限公司(下称“威可达”)、宁夏多维药业有限公司(下称“宁夏多维”),以及唯一一家国际厂商--赛诺菲-安万特。

    “大幅降价出现在去年北京奥运会结束后,由于北京奥运会带来了销售停滞,在北京奥运以后出现了部分厂家清库存的状况。”河北华荣上述人士表示,部分不具备GMP(良好药品生产规范)认证的国内企业低价抛售库存,而国际买家则用这一价格标准再向另外一些企业压价。这很快演变成一场恐慌性的抛售。

    “有些维生素生产企业尚不具备GMP认证,完全以低价来打开市场,在国际市场不仅扰乱了定价规则,甚至也破坏了中国品牌的形象。”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事实上,与此同时,北美、欧洲等主要市场的VB12价格却没有变化,仍旧维持在每千克6000~7000美元。“由于在定价上毫无话语权,导致绝大部分利润被国际采购商赚取。”河北华荣上述人士说。

    中国厂商互相压价的行动在2008年12月底达到顶峰,价格史无前例降低到每千克1700美元,这一价格让很多厂商开始采取措施限产。

    威可达自去年12月开始停产至今,而河北玉星3条生产线中的2条也停止生产。

    限产行动加之春节放假的效应,使得价格处于逐步回升的状态。不过,生产企业普遍表示对于2009年的市场十分悲观。

    而同样是市场竞争者,赛诺菲-安万特目前仍旧维持在每千克4000美元以上,让诸多中国厂商羡慕不已。

    产业之惑

    许铭表示:“去年,我国对包括维生素C、青霉素和柠檬酸在内的生产企业实行一般许可证出口制度,将出口资格授予少数大企业,就是希望借金融危机之际,淘汰国内过剩的产能。”

    这样的政策能约束某类产品的产能,从而达到保护相关企业和规范产业发展的目的,但VB12产业却没有类似政策的保护。

    一位企业人士告诉记者,从政策层面来说,2008年为控制原料药出口而实施的出口商检政策,使出口企业出关时间增加48~72小时,增加了大量时间成本;同时,反热钱生产代核制度,让货款结算后,还不能到企业账户上,需要接受是否是“热钱”的审查。

    上述两项措施,增加了对企业流动资金的占用,都将成为2009年考验维生素出口企业的两道关口。 (赵奕)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新手帮助  |  信息发布规则  |  版权隐私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