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网

中国大豆产业已经进入沦陷

   2009-07-18 中国食品网中食网8870

  6月的黑龙江,人们一直在等待着晴好天气的到来。持续一个月的降雨给所有粮食作物的生长都带来了麻烦,其中也包括在该省种植面积最多的大豆。在黑龙江省大豆协会产业发展部部长王小语的眼中,更大的麻烦是中国大豆产业已经进入了一个沦陷的过程,而这个沦陷期的开始是在去年,甚至更早。

  坚挺的大豆价格

  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进口大豆的价格一路下跌,大连港口价最低时已达到每吨2900元,而国产大豆每吨的成本价至少在3000元,这就意味着豆农每售出一吨大豆要亏损100元。

  “7月份的时候,每斤大豆还是3.05元,等到秋天——大豆收获的季节,价格一下跌到了1.50元。”豆农苦不堪言。

  “每斤1.85元?”2008年11月,豆农拥挤在当地的粮库门口打听着消息,“没错,收购价就是1.85元。”工作人员向大家证实。就在豆农们为大豆的销路犯愁时,国家下发了2008年的大豆收储任务,每斤1.85元的收购价格不仅比2008年上涨了0.08元,更远远高于当时大豆的市场销售价。“装满大豆的车在收购点外排了二三里地,有些豆农还要排两三天的队才能交上粮食。”在粮库工作28年的中储粮黑龙江分公司计划信息处处长孙悦声对当时的场景印象深刻,“有些老百姓心里没有底,不了解国家的政策,以为这次完成指标了,下次就再也不收了,这就导致几百万豆农蜂拥至各地的收购点。”

  “我们愿意把大豆卖给国家”,来卖大豆的农民说,虽然每吨3700元的价格,与豆农心中的期待还有一定的差距,但是在市场上大豆价格一路走跌的大趋势下,中储粮逆市而上的保护价措施,确保了豆农的利益。“他们拿到钱就可以买种子、化肥,将银行的贷款还上。”孙悦声对记者说。

  第一次百万吨的收储任务很快就完成了,但是“高价”收储的举措并没有带动大豆市场价格的回暖,2009年春节前以及今年的4月份,两次更大规模的国家储备、临时储备任务相继下达,保证了黑龙江90%以上的大豆都被国家收购。

  从中储粮成立以来,第一次有这么大规模国储和临储收购任务。为了完成收储,中储粮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有的粮库10年都没有收购粮食了,2008年重新开始启用;人手严重短缺,我们就从社会上招聘,我们自己也下到粮库去工作。”同时,国家将东北地区国家临时存储大豆收购期延长至2009年6月底,满足了一些非铁路沿线地区豆农卖豆困难的问题。“到现在为止,我们的任务已经基本完成。”孙悦声终于可以松下一口气。

  “豆农应该感谢的不仅是我们”,孙悦声说。

  豆农不会想到的是,他们手中卖豆的钱,并不是出自中储粮之手,而是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黑龙江省分行。“我们今年给中储量贷款210亿元用于支付豆款。”农发行黑龙江省分行客户一处副处长梁刚介绍。

  在中储粮接到大豆收储的指标时,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也同一时间接到了任务——确保收储资金到位。

  “我们和中储粮快速进行了沟通,及时将资金拨付给他们。”梁刚说,“指标分解,将资金下发到各地支行,各地分行根据头一天粮库上报所需收购数量,安排第二天拨付的款项,再由粮库发给已经交付大豆的豆农。”农发行黑龙江省分行也是第一次面对如此大规模的收储任务,“我们一方面减少中间手续环节,在内部管理、头寸调拨都有简化的地方;另一方面采取较为灵活的方式,粮库可以边贷边报,也可以先贷款后办手续。”

  原有的粮库仓容远远满足不了几百万吨的大豆仓储,按照一吨大豆70元贮存费的标准,黑龙江省分行将资金迅速下拨。“我们也同中储粮进行了调研,他们认为可以在露天采取穴囤的方式,这样就不受场地的限制,但是储存成本比较高。根据国家的规定,我们向各家粮库提供仓容贷款以解燃眉之急。但是如遇大风、降雨天气,这种临时措施很难保证大豆的安全储存。”梁刚说。

  针对仓储的困难,国家也在采取措施,跨省移库---由黑龙江向库房比较宽裕的北京、河北、山东等地转移。"3月份,跨省移库就开始了,百万吨的大豆现已'入关',这项工作的顺利完成与农发行对我们的支持密不可分,大豆的运费是农发行贷给中储粮的。"对于农发行黑龙江省分行的全力支持,孙悦声有着说不尽的感谢。

  "从协会看,600万豆农需要依靠国家政策的扶持和金融机构的帮助。如果没有国储收购的话,价格跌到成本价以下都有可能;没有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收购工作也不会顺利。黑龙江的农户应该感激国储和金融机构。"王小语说。

  背水一战的力量

  当豆农们兴高采烈地从粮库拿到卖大豆的钱时,黑龙江省民营大豆加工企业却面临着停产的命运。这些靠"吃国产大豆"的民营企业最大的问题就是"无力买豆",阳霖油脂集团---黑龙江省最大的民营大豆加工企业就是其中之一。集团总部所在的集贤县被誉为"中国大豆浸油之乡",从总经理刘玉林的办公室就可以看到几百米外的粮库,这家被大豆"包围"着的企业,却因为"买不起"国产大豆不得不裁员、减产。

  刘玉林现在常用民族企业来形容自己的企业,"我们一直以来用的都是国产大豆,即便是在国外进口的转基因大豆一吨要便宜三四百元的时候,我们还在坚守原来的阵地。"

  这家有着10家分公司,5条大豆加工生产线(阳霖油脂一厂、二厂、三厂、孙吴联凯公司、庆安阳达公司),1000多名员工,年处理大豆180万吨的大企业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也难逃亏损的厄运,"现在一个月就亏损20万元,没办法,我不能停产,如果停产,各种费用加起来会亏损更多。"每吨豆油的生产成本是在1.65元,而现在国家收购价格是在1.85元,远远超过企业的承受能力。

  在阳霖油脂二厂,10个数十米高的粮仓十分醒目,"一个粮仓能装1000吨大豆,不过现在这里基本已经没有大豆了。我们现在就是边生产边购买,根本用不到粮仓了。"目前油脂二厂正处于检修期,厂区偶尔能见到几位检修工人,价值8000万元的生产机器静悄悄地矗立在厂房中,这是去年刚刚建成的浓缩蛋白质生产线。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农发行今年给我们授信1.9亿元,目前我们贷了7000多万元,主要是用这笔钱作为流动资金,购买生产资料。我们很感谢金融机构对企业的支持。"

  "像阳霖这种民营企业,我们会一直支持它的。"农发行黑龙江省分行客户二处客户经理刘语谦说。从2002年开始金融机构就贷款给这家企业,在雄厚资金的支持下,现在企业的资产已经接近10亿元,产品出口到日本、韩国、俄罗斯、印尼等地。

  不仅这家企业,连刘玉林本身也与金融机构有着解不开的渊源。"我在金融机构工作了33年直到退休,才来帮弟弟管理这家企业。"每当谈起银行时,刘玉林总是像亲人一样介绍着自己与金融机构的关系。而他也对金融机构对企业的帮助有着更全面的认识。

  "虽然银行给我们授信1.9亿元,但是我们也要从节约成本的角度出发,企业现在的效益不好,贷款太多,也会增加我们的开支。"

  "近几年我行支持大豆油脂加工企业力度较大,无论从贷款额度上,2008年一年就发放贷款29400万元,比上一年增加了3000万元;还是从企业数量上,由原来的4家到2008年的7家,呈逐年上升的良好态势。"集贤县所属的双鸭山市人民银行中心支行负责人介绍。

  不断完善中的金融扶持

  虽然黑龙江大豆产业目前困难重重,但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已经加入援助的大军中: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哈尔滨银行。豆农和大豆加工企业的选择更多了。

  当企业遇到困难时,这些金融机构并没有临阵退缩。黑龙江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副主任于延年说,我们出台了几项措施,一把贷款展期了,而且不加息;二落实责任,我们的员工也是努力在帮助企业联系销路。三鼓励大豆加工企业进行产业升级。同时我们的贷款额度也在增加。

  在加大贷款力度的同时,黑龙江省的一些金融机构也在完善着自己的服务。农行黑龙江省分行三农个人金融部总经理张佳林说,我们正在构思上门服务的形式。通过配备笔记本电脑,员工可以到农户家里采集信息,然后录入我们的网站。等第二年放贷款的时候,发一个信息,农民就可以来拿钱了,手续上就更简便了。我的工作也可以从被动变为主动,抢占更多的市场,目前该项工作正处在前期准备中。

  "没有金融支持的话,黑龙江的大豆加工企业就会重演2004年被外资吞并的一幕。"王小语说。黑龙江省农委调研员杨玉明也认为,大豆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记者 杨洋 董建华 王冬霞 )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新手帮助  |  信息发布规则  |  版权隐私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