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堂专家: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综合科主任医师刘宗莲
养生是有法可循的,主要有顺时摄养、调神养生、饮食养生、药膳保健、传统健身术、药物养生、推拿针灸等几个方面。其中,饮食养生是一个很重要的养生法。
注意卫生,也是养生
这个“饮食卫生”是一个很广泛的概念,不仅是指吃的东西要干净,还包括整个用餐的过程。
情绪:安静愉快的情绪有利于胃的消化,作为一种良性刺激可以通过中枢神经系统调节人体的消化吸收功能。如果进食前后情绪过分波动,会影响食欲和消化液的分泌,长此以往还会发生胃病。
饭后习惯:饭后漱口是良好的卫生习惯,可使口腔清洁,清除食物残渣,有效地防治龋齿和牙垢。另外,进食后宜缓行,也就是吃完饭最好缓慢地散步,最好不要“饱食即卧”。
引经据典:孔子在《论语·乡党》中指出:“鱼馁而肉败不食,食恶不食,臭恶不食”。汉代医家张仲景在《金匮要略方论》中也指出:“秽饭、馁肉、臭鱼,食之皆可伤人”。
克服饮食偏嗜
为了维持人体的正常生长发育和生理功能,需要各种不同的营养物质。因此,饮食应多样化,以保证摄取各种不同的营养素,避免偏嗜、单调和挑食。
中医认为,食物有辛、甘、酸、苦、咸五味的不同,五脏对五味有不同的需要,五味的偏嗜过多过久,就会导致脏腑功能失调,气有所偏,引发多种疾病,比如经常吃甜腻的食物伤脾,摄盐过多会引发高血压等。
而且,食物有寒热温凉等不同属性,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调和,以免因长期偏食偏寒或偏热的食物而导致体内阴阳平衡失调。特别是生冷的食物,不要贪食,很容易伤脾造成阳虚,从而引发一系列不适。
引经据典:《素问·六节脏象论》所谓的“嗜欲不同,各有所通”。饮食的偏嗜,会引起脏气的偏胜。正如《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说:“五味入胃,各归所喜,故酸先入肝,苦先入心,甘先入脾,辛先入肺,咸先入肾。久而增气,物化之常也,气增而久,夭之由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