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互联网+”成为一个时髦的概念,互联网加上金融业变成了“互联网金融”,互联网加上汽车业变成了车联网。那么,互联网加上工业会变成什么?
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正日益活跃,各种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成为两化深度融合最活跃最具代表性的新方向。一些传统工业企业对抢抓互联网引发的产业变革机遇很有热情,但对于结合自身特点进行创新转型的方向把握不准,同时在创新资金投入、转型风险等方面也存在顾虑。
“善弈者谋势,不善弈者谋子”。只有在准确把握互联网与工业融合的趋势、特征、规律等基础上,深度融入互联网思维,重新审视企业价值链,结合自身特点积极变革,主动创新,方能在互联网时代高屋建瓴,纵横捭阖。据实地调研和了解,一些传统企业居安思危,主动变革,积极运用互联网思维探索融合创新的新模式新业务,积累了较丰富的实践经验,为基于互联网的创新转型探索了新方向,值得同行学习和借鉴。
用互联网思维实现工业企业的创新转型
在互联网与工业加速融合的背景下,传统产业以大规模生产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及垂直集中的组织结构已不能适应用户主导、灵活多变的市场需求,传统工业企业创新与转型势在必行且正在发生。一些积极拥抱互联网的装备企业正向服务型企业转型,消费品、软件、IT等企业正向互联网平台转变,能源企业则可能向大数据信息服务拓展。互联网对工业各行业的影响是革命性的,目前只是因为距离消费端远近不同而程度各异。
要把握互联网与工业融合的一般规律。基于互联网与工业的特点,当前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存在一定的演进规律。融合创新基本沿着产业链下游的消费品向中游装备及上游原材料行业延伸。越靠近最终用户的行业越容易与互联网融合,其融合的环节越多、创新越活跃。消费品最靠近消费者,成为率先与互联网融合的行业,社交营销、个性化定制、众包研发等创新模式多源自消费品企业,分别涉及采购、研发、制造、营销等多个环节。在产业链传导机制的作用下,中游装备行业智能、柔性、可重构的生产体系应运而生,涉及采购、研发、运维服务等环节。上游原材料行业融合进程滞后于下中游行业,目前仅在生产监控等局部领域得到应用。
要找准定位确立互联网创新战略。不同行业受互联网的影响存在很大差异,如消费品面临的形势就比装备、原材料、能源行业严峻得多。即使在消费品行业内,相对于食品饮料、日用品等标准化程度较高的行业,用户对手机、服装等行业产品的个性化需求更迫切。当然,互联网带来的长尾市场也为企业创新开辟了广阔空间,传统企业可以在遵循规律的前提下,从行业特点及企业自身条件出发,制定既变革求新又量力而行的互联网创新战略。
要以互联网思维实现创新转型。企业首先需要突破集中、封闭、自上而下的经营理念,树立开放、共享、互动、融合的互联网新思维;其次要在企业战略、组织、业务、管理等方面进行调整或创新,以契合融合创新战略的目标和路径;并从最易介入的价值链环节入手,逐渐向其他相关环节延伸和渗透;最后实现企业组织从有界向无界、垂直向扁平的转型,并由用户取代高层成为决策制胜的终极力量。
营销服务创新:充分互动满足个性化需求
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极大地提升了用户主导地位,只有与用户实现实时、充分互动,才能更好地满足其个性化需求,确立新的竞争优势。
一些企业正探索利用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与用户充分互动,并利用大数据等实现精准营销和个性化服务。例如思念集团利用微信拓展营销业务并探索社区店直营O2O,支持微信二维码扫描支付,可即时获取渠道及消费者信息用于大数据决策。苏宁积极打造“云信”等社交应用,更好地满足食品乃至整个消费品行业用户的社交和购物需求。
借助互联网在研发、设计、制造、营销及服务等多环节实现与用户的充分互动,一些企业正向开放共享的创新平台转型。如海尔通过开放网络平台实现用户在线体验、互动设计,并与企业研发、营销、供应链系统实现无缝对接。同时,海尔以交互创新社区(HOPE)聚集全球创新资源,由各领域顶尖团队高效完成设计,再以网上预订的形式按需生产。海尔还利用O2O平台为用户提供个性化、多模块自选的外观和功能定制家电服务。伊利正在搭建可视化的线上食品溯源体系,便于消费者逆向“参与”产品生产全过程,以提升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信心。
服务型制造1.0即企业借助传统手段从制造产品为主向提供服务为主的转型,如制造外包、交钥匙工程、融资租赁服务等。在此基础上,服务型制造2.0主要表现为依托物联网、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实现在线、实时、远程和智能服务的升级。三一重工建立了智能工程机械物联网,并利用大数据分析优化决策,为客户提供远程监控、主动维护、位置信息及精细化作业调度等服务。
生产组织创新:由集中式向分散式转变
互联网变革了企业组织关系网络,生产组织模式由集中式控制向分散式控制转变,这在互联网向工业渗透之初主要体现为协同设计、协同制造等活动,如波音787飞机的生产和组装过程。随着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出现了以分散化为特征的众包、远程定制、工业云等新的生产组织模式。
“众包”通过开放网络平台,充分利用社会创新资源,实现了研发设计由企业内集中控制向企业外分散控制的转变。小米、海尔等许多国内企业已经成功开展了众包服务。海尔帝樽空调就是众包设计完成的产品,其圆柱外形来自电子行业研发团队,出风口酒杯型设计和拉菲红应用来自时尚流行元素,隐藏式显示窗则来自汽车设计团队。
“远程定制”通过互联网实现远程设计、异地下单、分布式制造。基于激光技术对传统牛仔面料设计、制造工艺的数字化改造,北江纺织探索打造移动O2O服务型制造1.0计中心,实现在线设计、远程下单、按需定制等环节的实时协同和小批量分散生产——客户远程登录下载最新面料设计资料并下单,即可在全球任何工厂实现标准化生产,改变以往由企业大规模集中生产和销售的模式。
云制造将“云服务”理念运用到工业领域,实现资源按需弹性供给的分散化设计和制造。长城华冠利用云制造平台,对汽车“变速器换挡机构”实现了从建立虚拟研发联盟到原材料采购、委外加工等全业务流程的在线协同设计与制造。由山东科学院、浪潮集团、好品山东等共同组建的工业云服务平台包括设计云、管理云、商务云、知识云等四大功能,其中设计云已经接入来自各方的CAD、CAE及3D打印资源,并在潍柴、山推等20余家企业得到了应用。
生态体系创新:多元融合的生态服务系统
互联网与工业融合的不断深入正催生多种技术多种业态融合的生态服务系统。例如普天新能源集成和整合充电桩网络、物联网、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构建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创新体系。每天将数万辆电动车运行的工况、充电频次、电池耗损等海量数据汇集到平台,借助大数据分析技术,既服务企业自身运营,又可为消费者、电动车和电池生产企业、公共管理部门提供决策信息。
当前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已不仅是一个新理念,互联网已加快融入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具备互联网思维,并积极探索互联网融合创新的传统企业正在涌现。不过,因行业差异与专业壁垒客观存在,互联网企业与工业企业在跨界融合的过程中存在认识差异,也存在双方交流、衔接机制及融合性产品认证、标准等服务体系不完善、不到位的问题,需要企业与相关各方共同努力,以打破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发展的瓶颈,进一步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推动两化深度融合与产业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