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油蒸汽锅炉操作规程点火前的检查:
1、查阅运行和(或)交接班记录。
2、巡视、检查锅炉内、外部。
3、检查主要安全附件。安全阀、水位表、压力表,要严密、可靠、灵敏。
4、检查水处理设备。
5、检查给水设备和汽水系统管道。各阀门按启动的要求调整。
6、检查供油设备。上述检查工作合格之后,即可启动锅炉。
启动锅炉:
1、观察水位表内的水位,若出现水位有上升或下降的现象,则应检查给水阀和排污阀的开、关位置是否正确或泄漏。
2、当压力升到1公斤力(厘米2)表压时,应冲洗水位表。
冲洗水位表的顺序:
①打开汽水旋塞,冲洗汽水连管;
②关闭水旋塞,冲洗汽连管;
③打开水旋塞,冲洗汽水连管;
④关闭汽旋塞,冲洗水连管;
⑤打开汽旋塞,冲洗汽水连管;
⑥关闭汽水旋塞,使水位恢复正常。
如果水位迅速上升,并有轻微波动,表明水位正常;如果水位上升很缓慢,表明水位表有堵塞现象,应重新冲洗和检查。
3、当压力升到2公斤力(厘米2)表压时,冲洗压力表存水弯管。
4、当压力升到3公斤力(厘米2)表压时,检查受压部件各连接处有无渗漏现象,对松动过的螺丝再拧紧一次。为了防止螺丝拧断,用力不宜过猛并不允许加长手柄方法紧固螺丝。
5、当压力升到4公斤力(厘米2)表压时,进行一次排污,以均衡各部分炉水温度。排污前先进水至高水位,排污时注意观察排污管道周围情况,并随时观察水位,排污后关严排污阀,并检查有无漏水现象。
6、当压力升到工作压力2/3时,进行暖管(暖管的目的:使蒸汽管道、阀门、法兰等都受到均匀缓慢的加热并放去管内的凝结水,以防止管道内产生水击而发生渗漏等。
暖管时间约半小时左右)操作:
①开启管道上的疏水阀,排除全部凝结水。
②缓慢开启主汽阀半圈,待管道充分预热后再全开。如管道发生震动或水击,应立即关闭主汽阀,加强疏水,待震动消除后,再慢慢开启主汽阀,继续进行暖管。
③慢慢开启分汽缸进汽阀,使管道汽压与分汽缸汽压相等,同时注意排除凝结水。
④直至排出干燥蒸汽后,关闭所有疏水阀,全开主汽阀。各汽阀全开后,应回转半圈,防止汽阀因受热膨胀后卡住。
7、当汽压升到工作压力时,就可直接进行供汽。
锅炉正常运行时,必须随时调节汽压、水位、油位,以及进行排污(排污的目的:①排除炉水表面悬浮泡沫。降低炉水含盐和含碱量,防止发生汽水共腾,保证蒸汽品质;②排出积聚在锅筒和下集箱底部的泥渣和污垢)。
1、锅炉在运行中应做到均衡给水,尽可能保持水位在正常范围。
2、在负荷较大时,可能会出现虚假水位。如负荷突增时水位可能会出现先上升再下降现象,而负荷突降时,出现先下降再上升现象。因此,在监视和调整水位时,要注意判断这种暂时的假水位,以免误操作。
3、在锅筒和下集箱底部的排污管上串联安装二只排污阀,靠近锅炉和集箱的一只为慢开阀,另一只为快开阀,排污时应先开启慢开阀,后微开快开阀,预热管道后再全开。为使排污效果更佳,可开关快开阀数次。排污结束后,先关闭快开阀,再关闭慢开阀,最后再开一下快开阀将两阀门之间的存水放净。
排污注意事项:
①排污前先将炉水调至高于正常水位,排污时要严格监视水位,防止因排污造成的锅炉缺水。排污后间隔一段时间,用手摸排污阀后的排污管道来检验排污阀是否泄漏,如感觉热,表明排污阀泄漏,应查明原因后加以消除。
②本着“勤排、少排、均匀排”的原则,每班至少排污一次,对所有的排污管须轮流进行排污,防止炉水品质恶化和排污管堵塞,甚至引起水循环破坏和爆管事故。
③排污要在低负荷、正常工作压力时进行。此时锅水沸腾缓和,渣污易沉淀,排污效果好。
④排污操作应开关重复数次,依靠反冲击力使渣垢搅拌起,然后集中排出,这样排污效果好。
正常停炉。完全停炉前,水位应保持高水位,防止冷却时水位下降造成缺水。
紧急停炉。紧急停炉,是当锅炉发生事故时,为了阻止事故扩大而采取的紧急处理措施。当锅炉在运行中,遇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立即停炉:①锅炉水位低于水位表的下部可见边缘,不断加大给水及采取其他措施,但水位仍继续下降;②锅炉水位超过最高可见水位(满水),经放水仍不能见到水位;③给水泵全部失效或给水系统故障,不能向锅炉进水;④水位表或安全阀全部失效;⑤锅炉元件损坏,危及运行人员安全;⑥其他异常情况危及锅炉安全运行。
如遇停电、停水等突发情况应及时采取措施。若解决不了,应及时向公司报告。
严禁在有压力或锅水温度较高的情况下,修理锅炉受压元件,以防汽、水喷出被击伤。
正在修理中的设备,要挂警示牌。电气设备检修,应由电气工作人员进行。
若在汽、水管的法兰及其接头处,安全阀、人手孔及检查孔等处巡视检查时,不应在正面,而应侧视。操作时应戴防护手套,以防烫伤。 操作人员应定期作自动(至少每3个月1次)及手动排汽(至少每周1次),以检查和确保安全阀的灵敏可靠。